千萬別被這些假酒的鑒別方法給誤導了!
葡萄酒市場不斷有“假酒丑聞”被曝光,但網上也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葡萄酒真假鑒別方法,如轉酒瓶鉛封、查看酒瓶條碼、摸瓶底、滴幾滴酒在紙巾上、看容量單位和添加小蘇打看顏色等等,各種招數都有。然而,這些方法讓真正的內行人看了感覺太離譜、太荒謬了,簡直在誤導消費者!
荒謬鑒定方法之一:看條碼
許多文章都強調條形碼和原產國的關系——“69開頭的為中國灌裝,0為美國,3為法國,7 為智利,8為西班牙,9為澳大利亞”。這確實是正確的國際條形碼前綴,但對造假廠商而言,條碼本身只是印刷品,正標都能作假的人,條碼上數字造假更極其容易;即使是向海關遞交報備的正規進口葡萄酒,背標上的條形碼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時候也是由進口商編寫的。再加上有些國外廠家會生產專供中國的產品,并委托在國內的進口商申請條碼,因此,看條碼很看鑒別真假!
荒謬鑒定方法之二:看容量單位
另一簡便快捷的鑒定技巧就是酒瓶上的容積單位。“同樣標準瓶的酒,原裝進口葡萄酒酒標上容量用cl(厘升)做單位,而進口罐裝酒或假冒進口酒則是ml(毫升)”,這其實真的毫無根據可言。首先,在歐洲關于使用cl還是mL根本沒有特別明確的規定;其次,容量單位和條形碼一樣,若想造假只是在設計之初做個簡單修改就可以了,真正的造假者又豈能犯此類低級錯誤!
荒謬鑒定之三:滴在紙巾上
有一種偽科學的鑒定技巧就是把葡萄酒滴在紙巾上,“假酒色素顆粒大,水會先滲透開來,酒色和水之間有明顯的分界線”,這個技巧用在假酒上確實屢試不爽,然而,用在真酒上也是一樣效果……真的葡萄酒,顏色也來自葡萄皮上的天然色素,所以同樣在紙巾上滲透的比水慢,同樣也會出現明顯的酒和水分的分界線。如今國家對香精和色素勾兌葡萄酒力度的加大,這種酒現在越來越少見了,更多的造假是用廉價葡萄酒冒充貴酒,它們和真酒主要的差別體現在口味上,而化學特性上卻相差不多,不管是用紙巾還是用碘酒、用小蘇打、用試紙,都沒法區分出來(補充說明:加入堿水看變色的方式對鑒別出“三精一水”勾兌的假酒是有一定幫助的。真的葡萄果皮含大量花青素,與堿反應產生褪色化學過程,所以顏色呈紫黑,籃黑。而調制的假酒用莧屬,胭脂紅,環己氨基磺酸納即糖精,甜蜜素勾兌而成,無花青素,自然不變色。)
荒謬鑒定之四:看瓶底凹陷深度
很多資料說原裝進口的葡萄酒瓶底多呈錐形凹陷,且瓶底深部較厚,以利于收容沉淀,所以瓶底凹陷越深越好。但實際上,大部分日常飲用的葡萄酒根本不值得陳年,更別提什么專為保存沉淀設計的瓶底了。其實瓶底為什么有凹槽的原因的解釋有很多,唯一大家都能同意的解釋是“因為傳統”……其他的解釋諸如可以讓瓶底堅固一點,讓酒看起來多一點,倒酒的時候抓手方便一點,讓瓶底的沉淀沿著凹槽壁滑下而不會在瓶底騰起懸浮在酒中等等,都有一定道理。同樣,看酒標質地,看酒塞是不是木制的,看瓶子是不是很重,看背標貼的整齊不整齊……這些花招,其實都不過是為了迎合大家挑選葡萄酒時想要走捷徑的心理編出來的,你可以照著這些方法買酒,做假酒的人也可以照著這些方法做酒。任何外觀,包裝,禮盒,都是人工制造的產物,而這方面搞山寨,一直是制假者的強項。
真正避免買到假酒的方法
1、端正心態,先從品嘗開始:購買葡萄酒的最重要目的應該是為了適合自己的口感喜好,不管是超廉價打折促銷中的便宜酒還是聽上去高大上的名牌酒,如果自己覺得不適合就沒有購買的必要。多品嘗,多用心感受,才是王道!
2、選擇可信的購買渠道:從你信任的商超,網店,或者零售等地購買。如果是在不熟悉的地方第一次買酒,最好先只買一瓶以確認品質。我有很多朋友的上當經歷都是從圖便宜,第一次就直接買了一兩箱酒開始。
為改變國內進口酒類市場不規范運作,引導市場合法化、規范化、標準化運營,海偉酒類交易市場獲得國家商務部支持成立,全國自貿區、保稅區連鎖經營,結合自貿區政策優勢和交易市場平臺優勢,改變國際貿易交易點,實行會員制、O2O直銷模式,統一通關、統一檢驗檢疫、統一配送、統一經營管理,在全國各區(縣)設立一家直銷中心,免除傳統多級代理,把國際酒莊原瓶的酒類產品合法通關后直接配送到全國直銷中心銷售給消費者,實行優勝劣汰機制,保證了國際酒類產品“合法、直銷、安全、優質”,并向社會承諾假一賠百,踐行“海偉酒類,讓全中國人喝不到假酒”的目標。
海偉酒類交易市場獲得中國政府批準“酒類交易市場”的合法經營資格,承擔引入優質國際酒類產品、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平臺、引導消費者理性安全消費的社會責任。
海偉酒類交易市場匯集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智利、阿根廷、南非、巴西、西班牙等知名產酒國酒莊原瓶酒品,免除傳統多級代理,最大程度保證酒的性價比和安全性。為滿足全國各地消費者采購,現面向全國招募直銷中心會員,歡迎加盟。
3、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知識:最有效避免上當的辦法,還是修一身好內功,比如每天適當抽一些時間學習一些葡萄酒的相關知識,或者直接報名相關課程,多參加一些品鑒活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