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打假:十幾、二十幾元的葡萄酒怎么做到的
隨著國內葡萄酒消費的日益普及,一些酒商看好此商機,為了搶占市場份額,選擇在原瓶進口葡萄酒上下功夫,以次充好,用原漿灌裝葡萄酒冒充原瓶進口葡萄酒。據了解,原瓶進口葡萄酒的成本包括廠家利潤、運費、關稅、貿易商利潤等,其價格遠高于國內市場上出售的許多原瓶進口葡萄酒。業內稱,之所以會出現極低價位的原瓶進口葡萄酒,可能是酒商倒閉或者轉行不再經營酒類,急于甩賣變現,或是打著低價促銷的幌子,實際是在運輸或存放過程中酒體受損,更有可能不是真正的原瓶進口葡萄酒,或者只有一部分是原瓶進口酒,另外由酒商摻入了一部分灌裝酒,打擦邊球當做是原瓶進口酒售出,從而賺取暴利。
原瓶進口驚現價格倒掛
北京商報記者登錄京東商城看到,一款售價為29元的高盧騎士干紅葡萄酒,“買就送酒刀,買多少瓶送多少個”。
對方客服表示肯定是法國原瓶進口紅酒,由于自身是法國普萊蒙集團的惟一指定進口商,才能夠做到這個價位,并向北京商報記者出示了報關單據。
然而在翻看了182名用戶對這款酒的評論后,北京商報記者發現這款葡萄酒還曾以19.9元低價促銷,在消費者評價內容中曾有質疑其是否為原瓶進口,還有消費者在品嘗后認為色素太重,懷疑是勾兌酒。
北京商報記者又翻看了消費者對于京東商城其他幾款價格低于30元的葡萄酒的評論時也看到了相似情況。
隨后,北京商報記者在天貓官網、1號店等電商上搜索原瓶進口發現,十幾、二十幾元的葡萄酒比比皆是。
據業內人士透露,一瓶法國入門葡萄酒,其進口成本約在30元,智力和西班牙相對低些也要到20元左右的進口成本。再加上一些國內的物流成本、、門店人工、推廣等交易成本低于50元售價的基本上灌裝酒居多。
葡萄酒的定價有很多因素,產區,葡萄品種,年份,酒莊資質,釀酒師等等所以葡萄酒本身不是價格導向型的產品。國內電商和某些謀取暴利的進口商低價銷售本身對行業是一種損害。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是恒古不變的。所以消費者要擦亮眼睛選購酒品。
海偉酒類交易市場,結合保稅區優勢,為國際酒莊與國內經銷商搭建合法的貿易平臺。做到酒品到消費者最垂直的銷售渠道。同時保障消費者權益,維護經營者權益。做對行業,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
2015年的315很多不法的商家曝光,也有很多潛規則被暴露,說明我國依法治國以人民為中心的決心是不可撼動的,任何損害市場,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事情實際上是失去誠信,失去發展機會的事情。就算取得的暴利再多不過也是一時的鼠目寸光而已。
所以消費者需要擦亮眼睛抵制這種低價拋售行為,經營者也要謹守誠信,為國家為社會多做好事,為建設中國夢出一份力。
相關報道:
瞭望周刊網
http://www.lwzg.net.cn/art/2015/3/16/art_3194_477396.html
中國日報網
http://www.shipinzg.cn/info/20150317/1247433.html
中國創業在線網
http://www.cyzx.org/a/11017.html
光明網
http://legal.gmw.cn/2015-03/17/content_15131117.htm
中國網
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news/live/2015-03/17/content_31858438.htm
中國江蘇網
http://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5/03/17/023998016.shtml
東北網·名酒頻道
http://mj.dbw.cn/china/2015-03-17/6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