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紅酒陷阱多 消費者購買需謹慎
導報記者 陳余玉通訊員 金國鑫/文
標簽讓人“望洋興嘆”
“現在,酒莊里各種各樣紅酒都有。有些酒的商標都使用了英文、法文、意大利文……就是沒有中文,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一無所知,也不知真假。”日前,溫嶺市的趙先生拿瓶標注外文的葡萄酒,請求溫嶺市松門工商分局幫助查詢。經工商人員網上查看,標 注 的 “SEEWINKELWEINGUTEISWEIN”字樣系奧利地文,即譯為“奧地利施格蘭酒莊冰酒”。
推薦閱讀
鄭州中陸化工城發生爆炸 現場一片濃煙(高清組圖) 希臘和歐洲本周定生死
歐洲擬推2萬億歐元救助基金抗危機 成品油調價窗口10月或開啟 周小川獲評年度全球最佳央行行長 三一重工稱梁穩根從政不棄控股權 寶馬車主打傷路人引市民憤怒砸車 中國經濟學家都在干什么? 當天,工商執法人員對該酒莊調查發現,庫存的奧地利冰酒還有20瓶,瓶身只貼外文標簽,生產廠家、產址、聯系方式等都無法辨識。酒莊負責人稱這批葡萄酒是原裝進口的,卻無法說明進貨渠道。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進口產品須在包裝上標識中文,注明產名、產址、生產日期及保質期等。執法人員當場對這批葡萄酒予以查扣。
紅酒市場魚龍混雜
進口紅酒市場的混亂,主要體現在渠道、價格和品質。
“紅酒業經營門檻低,一些人不了解該行業,使進酒渠道不能保證,也不能保證紅酒品質。”松門工商分局消保委一工作人員表示,由于進口葡萄酒一般采用“原桶進口,勾兌分裝”貼牌模式,使一些代理商在分裝過程中通過勾兌、稀釋,以獲取更多的利潤,甚至還通過添加劑掩蓋低質進口葡萄酒,導致進口葡萄酒品質良莠不齊。
另外,在進口紅酒的價格上,該行業還沒有一個統一標桿,使許多代理商打著“原裝進口”旗號隨意要價,加上消費者對紅酒相關知識了解甚少,一擲千金買個“不明不白”。
面對琳瑯滿目的葡萄酒,沒有中文標識讓人“霧里看花”。溫嶺松門消保委提醒廣大消費者,購買進口葡萄酒應多長個“心眼”。要到正規、有信譽保障的商場去購買,多學些葡萄酒品鑒常識,防止被不良商家“忽悠”;原裝進口的有原產地及灌裝時間,反之則沒有;看酒標及檢驗檢疫中文標識,所有進口食品都有加中文背標,酒瓶軟木塞上文字與酒瓶標簽上文字是一樣的,如沒有,可能是國內分裝或走私進口。
另外,鑒別紅酒產地有個非常簡便的方法,就是查看瓶標上條形碼,條形碼上可看出產品生產國、廠家、商品名稱等信息。如國內分裝產品條形碼是69開頭,法國原裝進口是3開頭,00與09則代表美國或加拿大的進口。
來源:和訊網